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,我们的嘴巴也变得越来越“挑”了。
每天觉得这不好吃,那不好吃,这没胃口,那没胃口。甚至偶尔烦恼纠结的事情之一居然是:今天到底吃啥?
反正在我几岁时,吃饭东挑西挑的时候,父母经常就是这句话。
当然,在那个年龄段,我也只是将它当成他们的一句“碎碎念”,压根没放在心上。
印象中,只记得当年父母在说这句话时,偶尔也会带上一些经历和故事。比如给我们讲起,他们小时候日子很是艰苦,经常是吃不饱穿不暖,饿肚子更是家常便饭。甚至在他们看来,相较于我们这一代人,他们那代才是真正属于“挨过饿”的一辈人。
后来年龄大些后,加上自己也有过一些“饿肚子”的经历。再来思考这句话时,就发现感觉也已完全不同了!
说起自己的“饿肚子”的经历,主要还是在上初中住校的时候。
特别是上初一、初二那会儿,由于读大周住校,所以那时的生活水平基本还是停留在“咸菜+蒸饭”上。
中午咸菜下干饭、晚上干饭下咸菜,夏天的早上甚至还是是咸菜下酸干饭。为何夏天早上的饭是酸的呢?具体原因就不清楚了。
或许是锅炉房头天晚上就将饭蒸好了,然后蒸熟的饭就在里面捂了一夜,直到第二天早上就是一股酸味。
记得那时早饭时间,开水房都是排着长队端着饭盒淋开水的同学。因为用开水淋一遍,不仅可以将饭淋热,还可以去除掉部分酸味,要不然那米饭甚至连咸菜都瓮不热。
所以,在那时的条件下,别提吃好,能吃饱就算不错了。关键那会儿,大家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,每天不仅吃得多,消耗也大。
所以在上完几节晚自习之后,肚子基本都是饿得咕咕叫~~
初一那会儿,零花钱本就不多,再加上自己也足够节约,所以面对“饿肚子”,基本都是忍着。
有时确实忍受不了,那就起床,吃两口咸菜下点开水后,躺下又睡。
02
可以这么说,在初一那一年左右的时间里,我算是深刻体会过“饿肚子”的滋味了。
那滋味,真不好受!
有句话说得好“一顿不吃饿得慌”,之前不觉得,那是都是切身体会。
关键在那个懵懂的年纪,自己在精神上的修炼也完全不足以去战胜肉体的感受。
当自己饿得心慌时,管你是什么吃的,但凡能够填饱肚子,还能挑啥?甚至人家泡面留下的汤,那也胜过了人间百味,定能宿舍人均一口消耗掉的。
后来,学校食堂开放夜宵,但价格并不美丽,自己一般也还是舍不得消费。
好在小卖部也上了很多方便面,若是每天勤快打水,那么晚上经常会泡上一包。印象中,上初二那年,吃得最多就是小卖部卖的七八毛一包的白象方便面。
直至初三,自己也基本已经学会在学校如何安排生活了,至少不会再为了省那点钱,而委屈自己的肚子了。基本都是晚自习下课后,就去食堂找点吃的。
自那以后,晚自习下课后饿肚子的情况也就一去不复返了!
现在回想起来,挺深刻的,算得上是一笔“精神财富”!
03
想想很多人怕是已经很久没有真正体验过“饿肚子”的滋味了!
甚至当一餐还没消耗完,又开始另一餐了,甚至有些人一餐还吃好几轮。除了一日三餐,日常的零食、水果也没断过。
而如今的孩子们呢?怕是也已很少感受“饿肚子”的滋味了!甚至不少孩子日常真实情况是,这不吃、那不吃......
其实遇到这种情况,要么就是零食吃多了,要么就是吃了还没饿......
不信你断他两天零食,偶尔饿上一顿试试,保证之后一碗饭能吃得精光,然后时间一长嘴巴也不会那么“挑”了。
不过这两年起,我倒是越来越想去找寻“饿”的感觉了。
我也不知为何,或许“饿”本属于人体感觉之一,若是常被忽略,那么是不是也代表着人生缺了些什么呢?
后来,我甚至还总结了一些经验:比如我每顿吃八分饱,到下一餐时,肚子基本就能隐约有些饥饿感,长期坚持,那种饿了吃、吃了饿的循环似乎又回来了。
甚至当肚子真有饿感之后,似乎对吃的也没那么挑了,真是吃嘛嘛香!
当然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,那就是:我还发现肚子越饱腹,越容易懒困,反之头脑越清醒。想想我还是想让我的头脑尽量保持更多的清醒。
本文为原创文章,作者:蔡佳友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t.wanbuti.com/6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