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着汤溪河一路北行,风光是越来越秀美,景色是越来越奇特。特别是到了沙沱,喀斯特地貌也越来越明显。
“沙沱”地名的由来,定然也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。汤溪河从巫溪县红池坝潺涌而下,在云阳与巫溪的交界处穿切山体,构造峡谷。
图片
受流径冲刷侵蚀,河畔形成了 “湾大水漩” 的凹岸,俗称 “沱湾”,同时河水裹挟着上游的泥沙、砾岩等沉积堆覆为大片滩涂。这种独特的自然地貌特征,使得该地被称为 “沙沱子”,后简称为 “沙沱”。
图片
沙沱处于云阳通往巫溪和奉节北部的古今要道上,山货物资多来此集散,汤溪河航运的最末端也在沙沱子,这里逐渐聚市兴场,又出现了 “沙市” 这一人文地名。不过在云阳人口头称谓中,仍习惯叫 “沙沱”。
图片
汤溪河在沙沱这个区域,河床还不至于太窄,加上这一“沱湾”,所以显得沙沱好似这四周高山围成的一处世外小桃源。即便被高山所围,却没半分压抑,配上汤溪河的潺潺流水,倒多了几分宁静。
图片
但是,如果你顺着汤溪河继续北行,进入巫溪境内,出现的又是另一番风景。
图片
(▲沙沱到田坝一路的河谷风光)
图片
(▲云阳-巫溪界)
汤溪河床开始变险变窄,山势也变得越来越险峻。从沙沱到巫溪田坝,给人感觉就是在狭窄的汤溪河谷中穿行。
图片
等到了巫溪田坝,你会发现这里的山势更高,河谷更窄。所以在我看来,巫溪田坝,才是真正说得上是藏在汤溪河谷中的一个小镇。
图片
当然,由于地貌特点,这里的风光也更奇特而秀美。所以路过这里的朋友,不少都会停车驻足,拍照打卡。也难怪在100多年前,英国人威尔逊路过这一段时,也会停下拍照留影。
图片
当然,从沙沱到田坝,由于这一段河床开始抬高,流速也开始变快,所以这一段也自然成了水利开发的好地方,所以这一段电站不少,最典型的就是-田坝电站。
图片
在多年前,我就有一个疑惑,为何相隔很近的沙沱和田坝、尖山,语言相差为何会那么大?沙沱这边还属典型的云阳话,但是只要一过田坝,到尖山,语言差异一下就明显起来。
图片
现在我终于明白了,在以前,地理上的隔阂就是物理上的隔阂,而带来的文化、语言的差异自然就很明显了。在以前交通不便的时候,这大山自然形成的就是物理上的隔阂,两地之间的交流自不会有如今这样频繁,甚至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也有一些差异。对于以前大山里的人来说,出一趟山是真不容易。
图片
即便如此,沙沱因处于这南来北往的要道上,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,也自然带来了其商贸的发展。即便如今,巫溪西部等乡镇的人们仍会选择从这里进出。
图片
当然,随着巫云开高速的通车,高山大河都已不再是什么阻碍,从沙市上道,到开州、巫溪,也变得更加便捷了。或许多年以后,曾经那些风俗、语言的差异,也将变得越来越小。
图片
各位小伙伴,有空多到云阳北部乡镇多走走看看哟!
图片
本文转自网络,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删除,本文链接:https://t.wanbuti.com/1964.html